被動房氣密性的測定是確保建筑節能效果和舒適性的重要環節,其核心在于通過科學方法量化空氣泄漏程度。
以下是被動房氣密性檢測的步驟:
1.前期準備與環境選擇
-封閉建筑空間:關閉所有門窗、開口及穿透結構(如管道縫隙),確保測試區域的密閉性。
-無風干擾條件:選擇無大風天氣進行測試,避免自然氣流影響數據準確性。
-設備安裝:使用鼓風門裝置連接至待測房間或區域,形成可控的壓力環境。
2.壓差法測試
-施加正負壓差:利用風機逐步調節室內外壓力至±50Pa范圍,并在此區間內按間隔記錄數據。通常建議每隔10Pa作為一個測試點,以覆蓋完整的壓力變化曲線。
-測量換氣次數:在穩定狀態下,計算單位時間內的空氣交換量。根據標準,合格結果應控制在0.6h以下。
-動態監測:持續監控從-50Pa到+50Pa全過程中的漏風情況,尤其關注特殊壓力點的突變趨勢,用于后續驗證結果的一致性。
3.輔助驗證手段
-煙霧測試補充:對于復雜節點或疑似漏點,可采用煙霧示蹤技術直觀定位滲漏路徑,輔助分析結構缺陷。
-多樣本抽檢:按規范選取不同樓層、戶型及樓梯間作為測試單元,保證數據的代表性和性。例如,首層與頂層的抽檢比例需符合標準要求。
被動房氣密性的使用注意事項:
1.操作規范性
-避免人為干擾:測試期間禁止開啟門窗或其他貫通開口,防止外部因素引入誤差。
-設備校準維護:定期校驗鼓風門系統的密封性和傳感器靈敏度,確保測量精度。老舊設備可能導致數據偏差增大。
2.數據處理要點
-區間完整性:必須完整采集從負到正壓差的全范圍數據,不可僅依賴單一側數值得出結論。
-異常值排查:若某壓力點的換氣次數高于相鄰點,需復查是否存在未密封的孔洞或施工缺陷。
3.現場管理細節
-溫度濕度控制:特殊溫濕度可能影響材料膨脹收縮特性,進而改變氣密性能,應在常規氣候條件下開展測試。
-交叉驗證機制:結合熱成像儀等工具同步檢測潛在漏熱點,與氣壓數據形成雙重驗證體系。
4.合規性要求
-抽樣覆蓋率:嚴格遵循規范中關于抽檢數量的規定,特別是樓梯間等非居住區域的獨立測試不可忽視。